林业资源管理

 

 


综合管理

  • 华东监测区林地转移动态及影响分析

    张金良;吴文跃;孔雨光;巩延苹;魏明亮;路洪春;

    依据华东7省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通过地类、林种前后期动态变化的对比分析,得出华东监测区及其各省林地均存在转移出去和转移进来的现象。这种林地与非林地间的转移,绝大部分是在乔木林地、特殊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与<25°耕地、建设用地等已开发利用土地之间的转移,用开发未利用地增加林地和提高森林覆盖率已近临界值。林地进出转移最突出的是山东、江苏、河南,安徽、浙江次之,福建、江西轻微。目前华东7省森林覆盖率的消长与林地进出差值呈明显正相关,且林地转移处于进略大于出的近平衡状态,一旦失衡,将对低森林覆盖率的省份产生较大影响。

    2019年02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4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 ]
  • 中国森林火灾发生特征及其与主要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

    杜建华;宫殷婷;蒋丽伟;

    基于火灾年鉴数据及CRU格点气象资料,借助时间序列、皮尔逊相关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我国1950—2017年期间森林火灾发生的特征及其气候驱动因子,并建立了火灾导致伤亡人数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森林受灾面积、受伤人数、死亡人数及伤亡人数等5个参数随时间均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且相互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2)1950年以来,全国森林火灾次数、受灾森林面积及伤亡人数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3)1950—1987年期间,全国森林火灾发生次数与生长季降水呈正相关,与非生长季降水则呈负相关;1988年以后,除5月和9月外,森林火灾的发生与降水基本呈负相关关系。4)1950—1987年间,全国森林火灾发生次数与生长季末温度呈正相关;1988年以后,森林火灾发生次数与前1年及当年生长季或生长季前的均温、最高温及最低温呈负相关。5)1950—1987年间全国森林火灾发生次数与前1年的PDSI呈正相关,并在6月、9月、11月和12月达到显著水平;1988年以后,森林火灾发生次数与逐月PDSI呈负相关关系。可燃物数量及其含水率是决定林火发生的关键因子,特别是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温触发的"暖干旱"现象可能会改变传统认为的火灾-气候关系,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才能科学合理地做好林火预防与管理工作。

    2019年02期 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4K]
    [下载次数:1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8 ]
  • 广东省国家级公益林质量评价

    梅浩;彭泰来;桂来庭;

    国家级公益林质量评价是国家级公益林建设成效监测的重要内容。依据国家级公益林基础信息数据库,选取8项国家级公益林小班属性因子,构建国家级公益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广东省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广东省国家级公益林质量进行评价研究。评价结果显示,广东省国家级公益林质量介于"II级"和"III级"之间,全省不同生态区位中,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生态区位的国家级公益林质量最好,"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红树林"生态区位的国家级公益林质量相对较差。广东省不同生态区位国家级公益林质量综合评价值从大到小的排序依次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重要水库>江河两岸>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红树林。

    2019年02期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8 ]
  • 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与功能区调整及其影响研究

    田书荣;李子杰;康祖杰;廖庆义;李迪强;

    为了缓和日益加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推进保护管理工作与主要保护目标的契合,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对范围和功能区进行了调整。自然保护区面积由40 847hm~2增加至66 568 hm~2,核心区和缓冲区人口由15 329人减少至5 809人。调整后,保护区的功能得到加强,人为活动的干扰有效减弱,更有利于优化保护区的管理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2019年02期 21-2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8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 ]
  • 基于5年截面健康数据的青海湟水国家湿地公园湿地恢复评价

    张志法;刘小君;毛旭锋;魏晓燕;

    湿地健康是反映湿地生态系统整体状态的重要指标,是湿地恢复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以青海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以生态环境、服务功能和社会环境组成的综合健康评价体系共20项评价指标,评价湿地恢复工程实施5年后的健康状态。通过野外调查、实验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基本数据,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咨询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健康综合指数(Comprehensive Health Index,CHI)对湿地健康状况进行分级评价,并运用指标的净变化值(Net Variation Value,NVV)分析湿地恢复效果的分类评价。结果显示:青海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的健康综合指数由2013年的0.45(一般)上升到2018年的0.73(良好);湿地恢复效果存在空间差异,公园内的海湖、西钢、火烧沟和宁湖等4块湿地的健康综合指数分别为0.76,0.68,0.56和0.63;从湿地指标的净影响值看,服务功能指标的改善幅度最大(0.17),生态环境指标恢复程度最小(0.07)。以上研究对湿地公园未来差异化和精准化管理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

    2019年02期 30-3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0 ]

科学研究

  • 热带原始森林类型分类和蓄积量遥感反演研究

    陈新云;李利伟;刘承芳;王六如;丁靖;

    森林生态系统蓄积量的空间分布及反演研究对碳储量估测、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森林植被类型的多样性,尤其是对人力所不能及的热带原始林区,森林调查数据缺失,森林蓄积量的估测和反演存在巨大挑战。以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塞皮克省18.80万hm~2的热带原始雨林区为研究区,利用高分遥感影像RapidEye,QuickBird与Landsat TM,结合野外地面调查数据,对研究区土地覆盖类型进行分类。基于遥感影像得到森林植被参数信息,提取各波段地表反射率、各种植被指数和其他光谱变换形式等遥感因子,利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构建森林蓄积量遥感反演模型,估算研究区森林蓄积量,并结合GIS技术分析其小班尺度上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研究区土地覆盖类型可以分为低海拔平原森林、低海拔高地森林、低山森林、稀疏森林、沼泽森林和其它类型共6种,分类精度达79.2%;2)蓄积量遥感反演模型的多元回归模型R~2为0.694,对森林蓄积量有较好的反演精度;3)研究区森林蓄积量的分布特点表现为中部高于周边、北部和中东部山区明显高于西北和东南地区,其与研究区的土地覆盖类型分布相对应。构建的森林蓄积量反演模型对全球热带原始林区的森林资源蓄积量估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9年02期 3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7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 ]
  • 海口市森林资源调查空间平衡抽样研究

    李苑菱;陈宗铸;雷金睿;陈小花;杨琦;吴庭天;

    传统抽样方法因存在适应性弱、空间相关性高等缺陷,越发不适用我国的森林资源调查。随着调查精度要求提高和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空间平衡抽样(SBS)的理论与方法应运而生。以海口市为研究案例,对空间平衡抽样与传统抽样方法进行抽样精度、抽样效率和空间相关性等性能指标的比较分析。研究表明:1)在海口市各地类面积模拟抽样中,抽样精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空间平衡抽样>系统抽样>简单随机抽样;2)在模拟抽样性能评价中,空间平衡抽样的空间相关性、抽样精度和抽样效率均优于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通过研究,以期为森林资源调查探索出更为经济适用的方法途径,为提高森林资源调查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2019年02期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7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1 ]
  • 杉木-闽楠混交林林分结构与生产力功能耦合关系研究

    王奕茹;李际平;曹小玉;李琪媛;

    为了研究林分结构与生产力功能之间的关系,探讨确定杉木-闽楠混交林的合理林分结构,为维持群落结构稳定和提高林木生产力提供依据。以湖南省永州市金洞林场杉木-闽楠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获取的调查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平均胸径、平均高、郁闭度、混交度等林分结构因子与生产力功能间的耦合作用。建立林分结构与功能的耦合关系模型,对林分结构和生产力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分结构因子与生产力功能密切相关。生产力综合评价指数较高的林分具有的特征为:中等密度(1 500株/hm~2)、郁闭度为0.7左右、林层结构为复层林。这种结构特征有利于保持较好的生产力功能,是金洞林场杉木-闽楠混交林的最佳林分结构。

    2019年02期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5 ]
  • 天然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陈忠震;石君杰;贾存;李永祥;刘家丞;金辉;李永宁;

    在气候暖干化趋势下,进行森林经营树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有助于适宜的经营技术构建以及森林经营对气候变化的应对。选取围场县龙头山林场天然华北落叶松,建立年轮宽度年表,应用相关分析、Mann-Kendall检验、逐步回归等方法,研究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近60年来,本地区气温显著升高,在1980年发生升高突变;降水量有减少趋势,但变化趋势不明显。2)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受气温与降水的双重影响,与多数气温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与多数降水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当年3,4月份降水是树木径向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3)生长季极端高温与径向生长呈显著负相关,湿润指数与径向生长呈极显著正相关。4)利用当年生长季平均温度及3,4月份降水量和湿润指数模拟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发现在暖干化趋势下,研究区华北落叶松的生长将呈现减缓趋势。

    2019年02期 60-66+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0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6 ]
  • 哈巴雪山高山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荷;周军;覃鑫浩;张贇;

    基于树木年轮学方法,在哈巴雪山海拔上、下限采集高山松年轮样本,建立差值年表并分析其与气候因子关系,以揭示影响该区域高山松(Pinus densata)径向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结果表明:海拔上限高山松径向生长主要受上年8月水热状况影响,还与当年3月平均最高温呈显著正相关、与5月平均温和6月降水均呈显著负相关;海拔下限高山松径向生长主要受当年5月水热状况影响,还与上年12月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哈巴雪山高山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关系较为稳定。通过对横断山区树轮研究的补充,可为未来气候变化下森林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2019年02期 67-72+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 ]
  • 基于生长模型的林地“一张图”林分因子更新研究

    吴恒;朱丽艳;刘智军;吴雪琼;

    林地"一张图"是森林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平台,运用林分生长模型对林地"一张图"林分因子更新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昆明市第4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建立了24个树种(组)林分生长模型,通过模型链接实现林分平均树高、平均胸径、每公顷株数、每公顷蓄积和平均蓄积生长量的过程动态模拟。树高生长模型拟合优度R~2介于0.21~0.64之间,胸径生长模型拟合优度R~2介于0.37~0.78之间,蓄积生长模型拟合优度R~2介于0.44~0.92之间;林分生长模型反演昆明市有林地蓄积量预测值与观测值相差37万m~3,云南省蓄积平均生长率反演昆明市有林地蓄积量预测值与观测值相差291万m~3。建立的24个树种(组)林分生长模型,能满足林地"一张图"林分因子更新要求,能动态掌握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可为林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2019年02期 73-79+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9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7 ]
  •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胡杨地上生物量估测模型构建

    朱雅丽;张绘芳;张景路;地力夏提·包尔汉;

    为了构建胡杨冠幅及地上生物量估测模型,在胡杨分布区设置的样地中选取328株样木,以无人机遥感数据提取的胡杨冠幅为自变量,以胡杨生物量模型获取的地上鲜生物量为因变量,通过相关及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不同函数形式的估测模型并进行精度分析。结果显示,墨玉县、巴楚县、轮台县,以无人机遥感估测胡杨生物量的最优模型均为三次曲线函数形式,精度分别为94.93%,95.63%,92.24%。研究确定了处于不同林龄胡杨样地的地上生物量的最优估测模型。可见,运用无人机遥感估测生物量是可行的,可为胡杨林的经营管理和生态价值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2019年02期 8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4K]
    [下载次数:4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5 ]
  • 基于树干解析的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单木生长模型研究

    萨如拉;徐加睿;王智慧;张科;于宪军;

    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作为建群种,其人工林资源的面积、蓄积正在不断扩大,成为了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的有效补充。利用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林业监测规划院(简称林勘二院)提供的解析木原始数据,采用SPSS V19.0拟合树木生长方程,分别建立了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单木树高和胸径生长模型,对两个模型进行检验、评价,得到其回归系数(R~2)、均方误差(MSE)以及拟合效率(EF),结果均符合模型检验标准,证明模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估计性。最终确定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树高生长模型为H=22.588(1-e~(-0.032t)),胸径生长模型为■。

    2019年02期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7 ]
  • 三种生境东北岩高兰新生枝特征研究

    安慧君;杨林林;周蕾;张雪影;车亚超;

    东北岩高兰具药用价值,其生长缓慢,在我国分布区域狭窄,属我国珍稀濒危植物。目前,国内外几乎没有围绕其生长特性方面展开的研究。以东北岩高兰为研究对象,将其新生枝分为延长枝、簇生枝以及腋生枝3种类型,比较不同类型东北岩高兰新生枝在石隙、林缘、疏林3种生境下的比例、长度、粗度、叶性状及生物量特征,初步探究其对3种生境的响应,为今后的培育与保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种生境(石隙、林缘、疏林)下,延长枝与簇生枝是东北岩高兰新生枝最常见的类型,簇生枝中SP=2与SP=3最常见;林缘与石隙产生新生枝较疏林少,石隙叶面积及叶长宽比最大,花芽生物量最大,枝生物量较疏林小,有性繁殖能力更强;疏林产生新生枝较多,无性繁殖能力较强;不同生境且不同类型新生枝间平均长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疏林下其延长枝粗度显著大于林缘与石隙,且延长枝与簇生枝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

    2019年02期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0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 ]
  • 滇东典型岩溶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张蕊娇;张超;陆双飞;钟恩主;

    我国西南地区的石漠化问题是土地退化的三大问题之一,亦是学界长期以来关注的焦点问题。石漠化导致土壤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水资源短缺、土地生产力低下,加快了区域贫困进程。掌握石漠化的分布特征及发展趋势,对于科学认识石漠化及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师宗县1995,2005,2015年3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利用决策树方法提取岩溶地区石漠化分布数据(包括无石漠化、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强度石漠化和极强度石漠化6个等级),采用石漠化时空动态模型和转移概率矩阵,分析研究区近20年来石漠化在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时间维度上: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和中度石漠化面积大幅减少;无石漠化呈增加趋势;强度石漠化和极强度石漠化面积减少,但变化幅度均较小;潜在石漠化和轻度石漠化动态度变化较为显著;综合石漠化动态度变化呈增大趋势。2)在空间维度上:石漠化发生的严重区域主要分布于龙庆乡、五龙乡、竹基镇等地。这些区域:石漠化空间分布格局特征明显,石漠化分布范围广,等级齐全;中部石漠化集中连片分布等级较弱;西、东部地区中度、强度和极强度石漠化连片分布。

    2019年02期 99-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5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5 ]

技术应用

  •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松材线虫病监测中的应用

    武红敢;牟晓伟;杨清钰;王成波;

    在分析重庆市松材线虫病防控任务严峻形势的基础上,介绍了在沙坪坝区开展枯死松树无人机遥感监测的工作步骤;分析了枯死松树的空间分布状况;展示了由于媒介昆虫传播导致疫木呈离散型分布的特点;总结了在地形复杂山区开展低空遥感监测的经验和对策,以及开展时空规律研究的重要意义。

    2019年02期 109-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46K]
    [下载次数:9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6 ]
  •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国家森林公园可视化场景快速构建中的应用

    刘乾飞;龙晓敏;邓忠坚;叶江霞;

    无人机遥感操作便捷,容易控制航高、航速和摄影重叠度,还具有多角度、倾斜摄影的能力,其空间分辨率高、影像数据处理快,人们常常用无人机数据构建地面三维场景模型。利用轻小型无人机DJI Phantom 4Pro采集了山西太行洪谷国家森林公园重要景观资源的影像,结合Bentley ContextCapture及PTGUI建模软件,开展了旅游景观的三维模型和全景场景的构建,分析了建模技术,介绍了结果数据在山西太行洪谷国家森林公园Web旅游系统及电子导览APP中发布和应用的方法。应用无人机遥感技术构建森林公园可视化场景具有快速、高效和经济成本低的特点,可增强虚拟导览的用户交互式现实体验感,对于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019年02期 116-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55K]
    [下载次数:6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4 ]
  • 基于CAVE2的森林虚拟仿真系统应用研究

    李永亮;沈康;张怀清;杨廷栋;李思佳;张鸿;

    将CAVE2沉浸式虚拟仿真硬件与森林经营管理需求相结合,设计与实现了基于CAVE2的森林虚拟仿真系统,为开展森林经营管理活动提供了虚拟仿真平台。分析了CAVE2硬件系统性能与特征,提出了研发系统总体结构。分别设计了树木形态结构、森林景观、森林生长与森林经营模拟4个系统模块功能与实现流程,利用Unity三维开发引擎,实现了软件系统的研发。以杉木人工林样地为实验对象,开展了系统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实现了CAVE2虚拟现实硬件系统与Unity可视化模拟软件系统的集成,可在沉浸式三维虚拟仿真环境内开展交互式森林经营与生长预估可视化模拟。该森林虚拟仿真系统具有沉浸感与交互性,可为森林管理提供新的科研与应用平台,可用于指导森林经营实践。

    2019年02期 123-13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69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7 ]

研究简报

  • 北京山区典型林分生长季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

    蒋丽伟;张家琦;赵一臣;赵永雷;

    叶面积指数为植物冠层表面的物质循环与能量循环提供了结构化的定量信息,是估算植被冠层功能的重要参数,也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结构参数之一。以北京西山实验林场作为研究区域,以研究区域内5种典型林分作为研究对象,对各林分生长季内的叶面积指数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不同植物类型叶面积指数表现为乔木林>草本层>灌木林;4种乔木林分类型生长季平均叶面积指数大小排序为栓皮栎林>刺槐林>油松林>侧柏林。2)在整个生长季,4种乔木林分的叶面积指数表现出了一致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增大—平稳—减小"的趋势;3)灌木林叶面积指数的变异系数均高于乔木林与草本层,就整个生长季,5种林分的变异系数为灌木林(荆条)>栓皮栎林>刺槐林>侧柏林>油松林。

    2019年02期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0 ]
  • 植物夜间气孔导度理论与模拟研究

    宫殷婷;郑桂莲;任正兴;

    气孔是植物生理过程中的重要器官,对植物叶片气孔行为进行分析对模拟其生理生态过程、水文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理论认为植物在夜间气孔是关闭的,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种关闭并不是完全关闭,夜间气孔不完全关闭的现象可能广泛存在于植物界。针对以往的理论和研究没有完整地解释夜间气孔张开现象、夜间气孔导度以及其对各环境因子的响应的科学问题,对长期以来国内外关于夜间气候导度理论和模拟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包括夜间气孔导度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以及驱动夜间气孔行为的因素,并对气孔导度模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为植物蒸腾过程进行补充,有利于完整地了解植物整个水生理生态过程。今后的研究中,将侧重于时间尺度上的扩展以及相关模型模拟分析研究。

    2019年02期 13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 ]
  • 昆明地区15种常绿森林木本植物离体叶的失水特征

    李世友;罗静;张桥蓉;蒋婷;王昆伦;王秋华;胡燕娥;

    基于特定条件下昆明地区阔叶林与云南松林、华山松林、地盘松林同样易燃的现象,选择昆明地区15种常见常绿木本植物的离体叶为研究对象,测定了鲜叶质量和在80℃干燥箱中0.5h,1h,1.5h,2h,3h,4h,5h,17h共8个时刻的质量,计算各时段的平均失水率、平均失水速率和各时刻平均含水率,分析了离体叶的失水特征。结果表明:15种离体叶失水速率均呈现出先快后慢的变化趋势,3种针叶保水能力强于12种阔叶。从失水角度看,3种针叶失水慢于12种阔叶,阻燃性强于后者。植物离体叶在热作用下的失水速率可以作为评价植物燃烧性的一个指标。

    2019年02期 14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 ]
  • 基于GIS的琼海市景观格局优化分析

    李向阳;吴疆;吴照柏;

    景观格局优化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结合聚类分析和GIS技术,从累积成本的角度对琼海市景观格局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表明:1)800m栅格尺度的景观组分结构是琼海市选取生态源地的合适参照,共选取生态源地65个。地形地貌是影响生态源地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2)利用自然断裂法将生态阻力面按照阻力大小划分为5个阻力区,针对各区的功能作用采取了相应的生态建设方式。3)琼海市有生态廊道136条和生态节点136个,与生态源地相连接形成了生态网络。以万泉河为界,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中部和南部,基质主要为耕地、林地和园地,建设和管制方式应结合基质和环境区别对待。

    2019年02期 147-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7K]
    [下载次数:6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5 ]
  • 城市景观中的健身步道设计——以北京望京区域为例

    邱天琦;崔庆伟;卢泽洋;

    简述了城市景观中健身步道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应用文献分析、结合实地调研,根据规划设计原则,以北京望京地区为例,分析其现有健身步道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公众健身需求为基础,重新规划整合该地区景观资源与健身步道,以期为该区域城市规划管理服务提供参考。

    2019年02期 152-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28K]
    [下载次数:8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0 ]
  • 下载本期数据